+发表新主题
乙支自由卫士 发布于2023-10-25 23:49 89 次浏览 28 位用户参与讨论
跳转到指定楼层
poiuy23137 发表于 2023-11-5 04:19:55
建议没把握的话最好全部使用二分法,迭代20次精度足够了,除非二分法真的满足不了你的程序对速度的要求。
当然应该先证明你要解的函数是单调的。

不要看书上给的迭代公式,那个可能本身就是近似的,要看原始公式。我手里没有这本书,所以也不知道书里都写了什么。
楼主能否给个下载地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sars34 发表于 2023-11-6 14:28:44
这本书上一直没提到斜齿轮的事情
难道斜齿轮用的滚刀和直齿轮是一样吗?
请大家帮忙
书的下载地址上一楼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星空明月 发表于 2023-11-8 00:55:14
斜齿轮用的滚刀和直齿轮是不是一样的这是个常识你应该知道。

斜齿轮不能用刀头圆心的长幅渐开线的等距线来画刀头圆弧对应的过渡曲线。

我想提醒楼主的是书上的公式不一定正确,书上的公式不一定精确,你辛辛苦苦就算按照书上的公式编制了程序,你又怎么知道它是否正确呢?建议先理解公式或是自己推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myuguang 发表于 2023-11-8 17:40:46
logxing的话我觉得不很确切
要是每个看书的人都去怀疑上面的公式是否正确,并重新推导一遍的话
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在作重复劳动
工程人员应该重在用
冒犯之处请原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dgoyc 发表于 2023-11-8 17:48:14
公式10-14如果已知现有刀具的hG值,可否直接用这个公式来反算rG2(剃后齿轮渐开线与齿根过渡曲线之交点的半径)
我的意思是:
是不是可以用这个公式来判断
现有滚刀加工某齿轮后的渐开线起始点直径是否能满足图纸要求?
<已知刀具参数和将要加工齿轮的参数计算加工后齿轮的渐开线起始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请问哦张 发表于 2023-11-11 00:32:25
没有冒犯。
角度不同而已。我也从来不把自己当作一个工程人员,我喜欢研究工作。
用别人的成果来应用是有风险的,尽信书不如无书,比如你现在说的这个公式,事实上你现在并不知道它是不是精确的。这本书不是教科书,写的不是基本公理和定理,至少对我来说它是值得怀疑的。
当然不是所有东西都需要重新推导,是对那些你发觉不太正常,可能不对的公式。比如你已经算出了不同的例子,又找不到问题的根源,这个时候就需要理解公式而不是纯使用。这是我的工作方法仅供参考。

我特意看了一下该书的这个公式,我的结论是这只是个近似公式而已,没有什么意义。当然它的精度可能可以满足楼主的要求,楼主可以继续按照它做下去。不过我对近似公式没有兴趣研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ttan 发表于 2023-11-12 15:40:48
logxing 先生讲得十分正确!
实际上,有些书上的原理是正确的,但是其公式可能有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来自印刷时,也可能来自历史原因。
最好是理解后,自己从新整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shuangyinglgb 发表于 2023-11-13 16:58:15
谢谢logxing和纪永君先生的指导
现在刀具书很难买得到
大家有什么好的书推荐一下
具有实用价值的更好
理论的东西我认为等先有些常识和基础之后再来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zxthbxt148 发表于 2023-11-15 02:06:25
若干年后,一起出本书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xwh102212 发表于 2023-11-16 19:03:29
其实我都怀疑以后还能不能以书的形式来传达某些知识。
很多理论其实只是一个微分方程或是偏微分方程。以前因为解起来复杂,所以很多高人发明了各种近似计算的技巧。为了证明这种近似计算是可行的还需要作图以及大量的定性分析。很多老书都是这个结构的。在计算机高度应用的今天,这些书都没什么价值了。以后一个基本方程+一个通用程序就全都解决了。
比如所有的刀具切削和修磨,在几何成形上都是:刀具表面方程(t)+运动方程(t)=工件表面方程,不论是齿轮展成也好,钻头磨沟也好一个系统全部解决。留下来的只有基本方程和一个程序系统而已。定性分析越来越少,定量计算越来越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碧波制图网 Published by Stonespider

Copyright © 2021-2023 Kangli Wu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5( 苏ICP备18011607号-1 )

快速
回复
返回
列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