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新主题
yanzhilong 发布于2024-4-30 15:08 136 次浏览 26 位用户参与讨论
跳转到指定楼层
qw8975155 发表于 2024-5-20 17:34:41
冷轧和热轧是两种薄板成形的轧钢工艺方法。以较薄的钢板为例,一般低碳钢板最终成形用冷轧,中、高碳钢板用热轧。
不论冷轧或热轧钢板,低碳的焊接性能好,中高碳的焊接性能差或不能焊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jsj2010 发表于 2024-5-22 02:24:57
实际中遇到过两种板的焊接,感觉热板焊接时线能量要小一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yangqing0327 发表于 2024-5-22 16:48:07
正好了解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mjf54332 发表于 2024-5-23 15:12:05
学学了 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子夜蓝精灵 发表于 2024-5-24 22:20:28
不敢苟同,貌似有的资料介绍冷轧材料的焊接性能要比热轧材料焊接性能好很多很多。期望高手最终解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zjj2lxy 发表于 2024-5-26 01:25:21
焊接性能一般只与材料的成分有关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txbql 发表于 2024-5-27 05:21:17
焊接性能:1.冷轧板   冷轧板表面光洁度较高,表面没有阻碍焊接的涂层,因此非常利于焊接的进行。基于这样的特点,冷轧板非常适合于薄板焊接。
        2.热轧板  热轧板表面有一层较厚且厚度不均的氧化层,或称为氧化皮。氧化皮多数呈不均匀的深色,并且板材表面光洁度较差。
    由于该氧化皮的存在阻碍了焊接的进行,在焊接时,焊接电流必须首先突破氧化层的阻碍才能到达金属板表面进行焊接,因此需要较长的焊接时间才能保证  焊接的强度。
性能区别:热轧和冷轧都是型钢或钢板成型的工序,它们对钢材的组织和性能有很大的影响,钢的轧制主要以热轧为主,冷轧只用于生产小号型钢和薄板。
一.热轧
       优点:可以破坏钢锭的铸造组织,细化钢材的晶粒,并消除显微组织的缺陷,从而使钢材组织密实,力学性能得到改善。这种改善主要体现在沿轧制方向上,从而使钢材在一定程度上不再是各向同性体;浇注时形成的气泡、裂纹和疏松,也可在高温和压力作用下被焊合。
       缺点:1.经过热轧之后,钢材内部的非金属夹杂物(主要是硫化物和氧化物,还有硅酸盐)被压成薄片,出现分层(夹层)现象。分层使钢材沿厚度方向受拉的性能大大恶化,并且有可能在焊缝收缩时出现层间撕裂。焊缝收缩诱发的局部应变时常达到屈服点应变的数倍,比荷载引起的应变大得多; 2.不均匀冷却造成的残余应力。残余应力是在没有外力作用下内部自相平衡的应力,各种截面的热轧型钢都有这类残余应力,一般型钢截面尺寸越大,残余应力也越大。残余应力虽然是自相平衡的,但对钢构件在外力作用下的性能还是有一定影响。如对变形、稳定性、抗疲劳等方面都可能产生不利的作用。
    二.冷轧
       是指在常温下,经过冷拉、冷弯、冷拔等冷加工把钢板或钢带加工成各种型式的钢材。
       优点:成型速度快、产量高,且不损伤涂层,可以做成多种多样的截面形式,以适应使用条件的需要;冷轧可以使钢材产生很大的塑性变形,从而提高了钢材的屈服点。
       缺点:  1.虽然成型过程中没有经过热态塑性压缩,但截面内仍然存在残余应力,对钢材整体和局部屈曲的特性必然产生影响; 2.冷轧型钢样式一般为开口截面,使得截面的自由扭转刚度较低。在受弯时容易出现扭转,受压时容易出现弯扭屈曲,抗扭性能较差; 3.冷轧成型钢壁厚较小,在板件衔接的转角处又没有加厚,承受局部性的集中荷载的能力弱。
    三.热轧和冷轧的主要区别是:
    1、 冷轧成型钢允许截面出现局部屈曲,从而可以充分利用杆件屈曲后的承载力;而热轧型钢不允许截面发生局部屈曲。
    2、热轧型钢和冷轧型钢残余应力产生的原因不同,所以截面上的分布也有很大差异。冷弯薄壁型钢截面上的残余应力分布是弯曲型的,而热扎型钢或焊接型钢截面上残余应力分布是薄膜型。
    3、热轧型钢的自由扭转刚度比冷轧型钢高,所以热轧型钢的抗扭性能要优于冷轧型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碧波制图网 Published by Stonespider

Copyright © 2021-2023 Kangli Wu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5( 苏ICP备18011607号-1 )

快速
回复
返回
列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