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新主题
jesthoy5965s 发布于2025-1-10 00:12 101 次浏览 13 位用户参与讨论
跳转到指定楼层
笔者近日因工作需要,想利用一下碳当量计算公式,但令人吃惊的是,一本权威书籍,一个国家标准,竟会有如此大的区别。
       在热处理手册第二分册(2002年2月第三版第二次印刷)的“大型锻铸件的热处理”中第265页碳当量CE= C%+Mn%/20+Ni%/15+(Cr%+Mo%+V%)/10。
       在GB/T 1591-2008“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中第5页,碳当量CEN=C+Mn/6+(Cr+Mo+V)/5+(Ni+Cu)/15.
       笔者虽从事热处理四十余年,但主要是现场应用的实用科学,所参考的都是正规的,并力争用最新资料。这两个公式相差甚远,哪个是准确的?能不能有网友告诉我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已有13人评论

kingt_l 发表于 2025-1-11 09:05:07
我们一般用后者公式用的多,前面一个公式我也没看到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jesthoy5965s 发表于 2025-1-11 20:06:23
第一个公式是介绍大件在考虑能不能水冷时应用的,原理应当是一样的,都是合金元素在钢中相当于多少碳。我希望有钢研所的权威人士帮我解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jesthoy5965s 发表于 2025-1-11 20:12:05
希望舞钢的朋友帮助解释,我个人认为,如果能认真分析,是对热处理行业的一大贡献,也将是一篇优秀的论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ddyy009 发表于 2025-1-14 03:09:38
一个是铸件,一个是低合金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wangyong1860 发表于 2025-1-15 20:11:14
铸锻件合金含量比较高吧
应该是适用不同的范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jesthoy5965s 发表于 2025-1-16 07:59:47
5楼的朋友可能理解错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jesthoy5965s 发表于 2025-1-16 08:07:46
在林慧国等主编的“袖珍世界钢号手册”中,船体用结构钢(GB/T712-2000)CE(%)=C+Mn/6+(Cr+Mo+V)/5+(Ni+Cu)/15.,高层建筑结构用钢板(GB/T19878-2005)CE(%)=C+Mn/6+(Cr+Mo+V)/5+(Ni+Cu)/15.,建筑用钢筋和钢丝(GB/T13788-2000)CEq(%)=(C+Mn)/6+(Cr+Mo+V)/5+(Ni+Cu)/15.,{(C+Mn)/6可能是印刷错误}桥梁用结构钢(GB/T714-2000)CE(%)=C+Mn/6+Si/24+Ni/40+Cr/5+Mo/4+V/14
       归纳起来是三个碳当量计算公式,同样是2000年的国标,为什么就不一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gzhpmmi 发表于 2025-1-18 20:37:45
公式是用的不同地方的,对于碳当量的解释是“在铁合金在不同用途时,其他元素对合金性能的影响,一般铁碳二元相图研究的比较多并且碳是所有元素中对合金影响最大的所以就在不同用途时将不同元素的影响归纳到碳上,出现碳当量的概念”CE= C%+Mn%/20+Ni%/15+(Cr%+Mo%+V%)/10指导热处理用的,确定淬火速度,CEN=C+Mn/6+(Cr+Mo+V)/5+(Ni+Cu)/15.焊接用的确定焊接性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jesthoy5965s 发表于 2025-1-20 02:58:35
谢谢10楼回答。对于碳及合金元素对钢的焊接性能的影响,在有关国家标准中也有出现。比如在GB/T19879-2005<高层建筑结构用钢板>中除了碳当量计算公式,还有焊接裂纹敏感指数Pcm的计算公式,即Pcm(%)=C+Mn/20+Si/30+Cu/20+Ni/60+Cr/20+Mo/15+V/10+5B.
        以这个国标去理解,碳当量主要是对热处理的影响,焊接裂纹敏感指数则是对焊接的影响。
    我希望我的问题能引起相关制标人员的注意,以便国标能更好地宣,贯和推广,促进科学技术向前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碧波制图网 Published by Stonespider

Copyright © 2021-2023 Kangli Wu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5( 苏ICP备18011607号-1 )

快速
回复
返回
列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