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应炉炼化学成分为: C - 3.34%, Si - 2.4%, Mn -- 0.34%, Cu --- 0.11% , 其他 残余 的球铁 ,球化效果还不错。
送厚度为29mm的铸件试棒(试棒和铸件一起浇铸,工件厚度90,明显试棒尺寸偏小,无法正确模拟工件的冷却条件),按照标准应该加工成直径为25的圆形试样,不过实验室加工成14mm 直径。试验结果抗拉强度456MPa,(最低500),延伸率19%,金相基本没有珠光体。
结果很明显,缺少足够珠光体, 冷却速度不够。(主要化学成分应该没有什么问题)。除铁水温度大概1470, 浇铸温度大概1380
请问 1,如果要热处理补救,正火应该选用什么参数?
2,检测单位的试样直径是否太小,试样区域基本在靠近冷却速度偏慢的试棒中心, 导致金相基本为铁素体, 没有完全反映别的区域的珠光体?
3,公司明显不愿意再热处理,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加快冷却速度,但是工人不愿意高温落沙(我们都是在铸件冷却到100度左右落沙)。所以我的解决办法是增加Cu含量, 请问这样情况 Cu%到多少比较合适呢? 这个方法效果明显吗?
多谢专业人员解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