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新主题
mfy1969mx 发布于10 小时前 40 次浏览 0 位用户参与讨论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一、目的:
統一展开计算方法, 做到展开的快速准确
二、 实用范围:
折床加工   
三、展開計算原理:
  1.、板料在弯曲过程中外层受到拉应力, 內层受到压应力,从拉到压之间有一既不受拉力又不受压力的过度层为中性层; 中性层在弯曲过程中的长度和弯曲前一样, 保持不变, 所以中性层是计算弯曲件展开长度的基准。
2.、中性层的位置与变形程度有关, 当弯曲半径较大, 折弯角度较小时, 变形程度较小, 中性层位置  靠近板料厚度的中心处; 当弯曲半径较小, 折弯角度增大时, 变形程度随之增大, 中性层位置逐渐向弯曲中心的內侧移动. 中性层到板料內侧的距离用λ表示.

3、展开计算方法
展开计算的基本公式:展开长度=料内+料内+补偿量  L=(A+B+K)

一般折弯 1(R=0,θ=90º)R表示内角
L=A+B+K
1、    当0<T≤0.3时,K=0
2、    对于铁材,(如SPCC、SECC、SGCC、等):
(1)    当0.3<T<1.5时,K=0.4T
(2)    当1.5≤T<2.5时,K=0.35T
(3)    当T≥2.5时,K=0.3T
3、    对于SUS(不锈钢材料)
(1)    当T>0.3时,K=0.25T
4、    对于其他有色金属(AL,Cu)
(1)  当T>0.3时,K=0.5T   




一般折弯 2 (R≠0,θ=90º)
L=A+B+K(K取中性层弧长)
1、    当T<1.5时,λ=0.5T
2、    当T≥1.5时,λ=0.4T
3、    当R≤2.0时,按R=0处理
4、    当2.0<R<3.0时,按照R=3.0处理
5、    当R≥3.0时,按原值处理     

一般折弯 3 (R=0,θ≠90º)
L=A+B+K´
1、    当T≤0.3时,K´=0
2、    当T>0.3时,K´=(θ/90)*K
注意:K为90º的补偿量     

一般折弯 4 (R≠0,θ≠90º)
L=A+B+K(K值取中性层弧长)
1、    当T<1.5时,λ=0.5T
2、    当T≥1.5时,λ=0.4T
3、    当R≤2.0时,按R=0处理
4、    当2.0<R<3.0时,按照R=3.0处理
5、    当R≥3.0时,按原值处理     

Z折 1
1、    当H≥5T时,分两次成型,按两个90º折弯计算,
2、    当H<5T时,一次成型
L=A+B+K
注:K值依附件中参数取值     
Z折 2(非平行直边段差)
展开方法与平行直边Z折方法相同,高度H取值如图     
Z折 3
1、    当H<2T时:
(1)    当θ≤70º时,L=A+B+C+K(此时K=0.2)
(2)    当θ>70º时,按Z折1(直边段差)的方式展开,
2、当H≥2T时,按两段折弯展开(R=0,θ≠90º)   

Z折 4(过度段为两圆弧相切)
1、    H≤2T时,在基替外侧两圆弧相切的切点做垂线,向内侧偏移一个厚度,按图示处理,然后按照Z折1展开,
2、    H≥2T时,一般按照中性层处理,   


反折压平:
L=A+B-0.4T
1、    压平的时候,可视实际情况考虑是否在折弯前压线,压线位置为变形区中部。
2、    反折压平一般分两步进行:
先V折30º,再反折压平
所以在展开反折压平时,可按照30º的折弯展开,如图所示:     

1、    当N折加工方式为垫片反折压平,则按L=A+B+K计算,K值参考附件中的参数值,
2、    当N折以其它方式加工时,展开算法按一般折弯4(R≠0,θ≠90º)
3、    如果折弯出为值边(H段),按两次折弯成型计算:L=A+B+2K(K值取90º折弯变形系数)。   



1直边段差展开系数一表

2. N折展开系数二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碧波制图网 Stonespider

Copyright © 2021-2023 Kangli Wu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5( 苏ICP备18011607号-1 )

快速
回复
返回
列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