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新主题
dennytml 发布于2024-5-26 23:18 115 次浏览 16 位用户参与讨论
跳转到指定楼层
最近整理跨棒(球)的计算时,发现几个主要手册的公式不一样。
以内齿为例 :
----------------------------------------------------------
《齿轮手册》2000版 上册 2-31页

invαM2= invαt - dp/(mn*z*cosαt) + π/2z +2*xn*tanαn/z
    差异处 : cosαt
  这个手册的外齿部分2-20页的公式 是 cosαn ,该手册内外分开了。
上述的公式,在手册中都加上了大齿的标记《2》,这里我为了统一没有写上。
----------------------------------------------------------
《设计手册》化工版 第三版 第三卷 14-52页

invαMt= invαt - dp/(mn*z*cosαn) + π/2z +2*xn*tanαn/z
  差异处 : cosαn
-----------------------------------------------------------
  《现代机械传动手册》  173页

invαMt= invαt - dp/(mn*z*cosαt) + π/2z +2*xn*tanαn/z
  差异处 : cosαt
-----------------------------------------------------------
两个 cosαt,一个 cosαn 。
查找 DIN3960-1987 -----<3.8.28>
值得注意的是,德国的内外齿是一种公式的。

invαMt= invαt + DM/(mn*z*cosαn) - π/2z +2*x*tanαn/z
按照我们的习惯,换算到内齿:
invαMt= invαt - DM/(mn*z*cosαn) + π/2z +2*x*tanαn/z
-------------------------------------------------------------
观之,《齿轮手册》2000版、《现代机械传动手册》 都与DIN3960-1987 不符合。
而化工版的《设计手册》与DIN3960-1987 符合 !
--------------------------------------------------------------

大家用的是哪个 ? 怎么看这种情况 !

实际上外齿也存在这个问题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已有16人评论

dennytml 发表于 2024-5-26 23:25:40
查找 ISO/TR10064-2:1996 的原文与译文,都有错误 :


  invαMt= invαt - DM/(mn*z*cosαn) + π/2z - 2*x*tanαn/z

  原文是印刷错误(分析,不可能出这个错误)  - 2*x*tanαn/z


译文是按照原文,翻译时都已经发现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dennytml 发表于 2024-5-26 23:33:39

昨天晚上,数了数 DIN3960-1987 的公式,共计有 229个。
想了想,作为 DIN 总该不会错吧 ,因此宁可相信这个标准的公式。
不过,应用 DIN 一定需要注意的,这里的内齿、外齿的公式是一样的,不需要我们那样加上《±》符号。他们将 内齿的齿数 Z 定义成“负”,相关的都是负的。有的时候加上《 Z/|Z| 》,也是区分内外齿
另外的是内齿的变位系数也与外齿相反。见附图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dennytml 发表于 2024-5-26 23:42:56

做了一个比较,什么都不改变的情况下,同一对齿轮,只是按照 不同点计算如图:

发布在:的计算是按照 ISO/TR10064-2:1996 ( DIN3960-1987)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zxthbxt148 发表于 2024-5-30 18:27:49
到底是专家,我们只是会用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snowzyt 发表于 2024-5-31 15:36:40
我自己对跨棒距的公式进行过推导.
1)最后一项是加号.
2)第二项分母是法向压力角.
3)第一,第二项内齿时变符号.
DIN是对的.
用该公式时,内齿斜齿轮和外齿奇数齿斜齿轮一定要用球,而且一定要控制在同一齿轮端平面.

(编辑后的内容如下:
我自己对跨棒距的公式进行过推导.
1)最后一项是加号.
2)第二项分母是法向压力角.
3)第二,第三项内齿时变符号.
DIN是对的.
用该公式与与其配套的另一公式使用时,内齿斜齿轮和外齿奇数齿斜齿轮一定要用球,而且一定要控制在同一齿轮端平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engagein 发表于 2024-6-2 02:28:43
对,国内几本手册工具书的量棒公式的确不一致,记得当初为了弄清哪个公式是对的,我还仔细的用插齿机加工了一个较大模数的内齿轮,与用公法线测量的值进行比较,只记得像是化学工业出版社的《设计手册》是对的。还望大家在用公式的时候注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朋友260 发表于 2024-6-4 00:20:07
我记得有一本专门的渐开线花键手册,跨棒距公式有推导的过程,可以去参考一下。
我一直用那个公式的,核了好多齿轮、渐开线花键都是对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熟透的弥猴桃 发表于 2024-6-5 11:00:35
我也对齿轮跨棒距公式进行过推导,结论与 luckypine 基本相同。
对于奇数齿内 、外斜齿轮,由于测量的两条螺旋线的最短距离不在端截面内,所以需要对公式进行修正;如果要用此公式,则需要保证测量的两球在同一端截面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zjh105 发表于 2024-6-6 00:36:13
引用“值得注意的是,德国的内外齿是一种公式的。

invαMt= invαt + DM/(mn*z*cosαn) - π/2z +2*x*tanαn/z
按照我们的习惯,换算到内齿:
invαMt= invαt - DM/(mn*z*cosαn) + π/2z +2*x*tanαn/z

按楼主的意思,楼主在第二个公式中的最后一项是应该为负号的。这也与DIN规定的变位系数方法一致。变位系敉正负号规定不同,会导致最后一项的符号不同。
不知大家是不否同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碧波制图网 Published by Stonespider

Copyright © 2021-2023 Kangli Wu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5( 苏ICP备18011607号-1 )

快速
回复
返回
列表
返回
顶部